编者按:
千百年来,人们执着于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保存于一方天地——图书馆。很多人在这里找答案、寻思路、觅知音……这种跨越时空的寻找,静谧而美好。
(资料图片)
图书馆之美,美在何处?不同的人心里或许有着全然不同的答案。
近日,贵州省“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图书馆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全省20家图书馆被授予“最美图书馆”称号。多彩贵州网推出【贵州最美图书馆】栏目,精选7家图书馆的美丽故事。
走进凯里学院,一座背靠青山,充满少数民族元素的图书馆尤为显眼。这座收藏大量苗族、侗族文献及黔东南地方文献的图书馆,吸引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
“这个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提供给许多人灵感,写出佳作。”4月10日,凯里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陈洪波在接受采访时说。
陈洪波长期专注于学术研究,围绕特色图书馆建设做了大量特色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其中就有清水江文书。
“清水江文书是明末至民国时期,留存于清水江流域的苗侗等少数民族的民间历史文献,主要为民间契约文书。”陈洪波介绍,文书内容涉及清水江流域经济、政治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古文献和档案价值。
凯里学院图书馆
目前,大量文书散藏于民间,随着文书价值被更多人看到,征集难度越来越大。“我们把文书保留在原生地,只扫描文书图像,记录文书内容,这有助于今后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去解读文书。”陈洪波说。
2013年起,陈洪波等人每个寒暑假都会走乡串寨搜集文书。道路崎岖时,几个工作人员得抬着180多斤重的扫描仪器步行数公里。“在几个小时的扫描后,还需识读每张图片的内容再翻译上传,工作量非常大。”即便如此,陈洪波心中却满是热爱,在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这40年里,常常感受到文书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0年前,陈洪波等人在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镇高坪村一个农户家扫描文书时发现同治年间的4本鱼麟册,里面用文字清楚记录了高坪地区的土地信息。陈洪波说当时那种兴奋无法言喻。
“部分研究明清史的专家学者认为苗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未曾经过丈量,鱼麟册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观念。”回忆当年的发现,陈洪波至今仍然激动:“在鱼麟册里,地主、土地大小等信息被详细登记在册,甚至用到‘刀型’‘蛇型’‘钟型’来描述土地的形状,用收成表示田土面积,少数民族的智慧令人惊叹!”
目前,通过长达10年的搜集整理工作,“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已扫描清水江文书5万份,录入数据库并发布3.8万份,成为图书馆亮点。同时,图书馆不断强化特色文献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结合“原生态”元素,搭建特色馆藏库数字化平台,为众多读者、研究人员提供资源便利。
文献特藏室
图书馆8楼的文献特藏室是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中心和研究中心,多所重点大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和教师都从这里获得相关研究资料,完成学位论文和研究,是研究人员经常光顾的地方。
凯里学院教师吴才茂就是其中一位。“我的工作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特藏室里有大量的西南民族文献和黔东南地方文献,研究所需的清水江文书也很齐全,方便查阅。”他告诉记者,图书馆内丰富的民族文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资源之美”。
2021年,吴才茂在对清代黔东南赤溪楠洞司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急需查阅一份清水江文书的核心文献,得益于馆藏资源,他完成了该项研究,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同样对“美”有着切身感受的,还有凯里学院图书馆馆长廖雨。“图书馆的美,是外在的建筑美、环境美,是内在的资源美、服务美。”廖雨认为,庄严优雅的建筑,干净整齐的书库,简洁美观的标识,这样的外在美能让读者置身于舒适惬意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内在美则是图书馆建设的重点。“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核心,图书馆要能极大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不同类型资源需求的供给能力,让图书馆成为知识的汇集之地。”廖雨说,图书馆还可以通过采取多样化手段为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方便读者更为便捷地获取资源和知识。
凯里学院图书馆外景
在廖雨看来,凯里学院图书馆有着别样“美”。它是一座承载浓郁特色文化的图书馆,有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独特资源之美。“在与图书馆特藏文献的进一步接触中,我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深了解,真正感受到它的绚丽多彩。”廖雨感慨道。
本网记者: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