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扬子晚报网5月10日讯(通讯员 张弢 记者 朱鼎兆)日前,《国际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桑达·蒙巴(Musonda Mumba)博士正式签署文件,颁布淮安白马湖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证书,编号2514。截至目前,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82处。
据介绍,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积极应对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十三五”期间,安排中央投资98.7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53个,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余个,修复退化湿地面积46.74万公顷,新增湿地面积20.26万公顷。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去年,《湿地保护法》施行,我国湿地保护进入法治化轨道新阶段。推进《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果落地,筹建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
淮安白马湖国际重要湿地位于白马湖南部水域,规划总面积27.96平方千米,地处淮安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西承淮河流域最大湖泊洪泽湖来水,南经阮桥河、避沉沟出湖,依次通过宝应湖、高邮湖后流入长江,是淮河入江水系重要的生态节点。白马湖湿地品牌创建始于2014年,同年获批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12月获国家林草局批复,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20年12月获批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正式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白马湖湿地规划保留现有纵横交错的田埂和塘围,整合湖中散落大小不一的岛屿,打造融保护与修复、科普与宣教、生态与休闲为一体的、独具江淮风情的苏北水乡浅水草型湿地风貌。近年来,白马湖湿地强化科学修复,积极开展园内水系和水质、水岸及生物多样性、动植物栖息地全面保护,全面改善园内水体水质,扩大湖泊蓄水面积,提高湿地环境多样性;注重科研监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生态监测方案,构建全覆盖、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丰富宣教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白马湖湿地科普馆,优化室内外科普宣教系统,全方位宣传展示湿地特色文化;推进合理利用,深入挖掘淮安本地文化内涵,展示独特苏北水乡湿地风貌,以生态休闲旅游推进湿地持续保护与发展。
经过持之以恒的保护与修复,白马湖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自然湿地面积比建设初期增加了21.34%,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如今,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316种,鱼类69种,鸟类21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青头潜鸭(极危)、东方白鹳、黄胸鹀(极危)、猎隼,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2种。